如何判断熏蒸剂是否散气完成?
一、气体浓度检测标准
磷化氢(PH₃)浓度阈值
熏蒸散气完成后,粮仓内磷化氢浓度必须 ≤0.2 mL/m³(0.2 ppm),人员方可安全进入。
氧气浓度需 ≥19.5%,防止缺氧风险。
其他熏蒸剂残留限值
溴甲烷、氯化苦等熏蒸剂需根据药剂说明书或国家标准执行,例如溴甲烷残留浓度一般要求 ≤5 ppm。
二、检测位置与方法
多点采样与分层检测
粮仓气体检测点应覆盖 仓房四角、*、粮堆表层及深层(粮面下30–50 cm),确保无死角。
采用 便携式磷化氢气体检测仪(如ERUN-QB9610-PX3) 实时监测,每点检测时间≥3分钟。
连续动态监测
散气初期需 每小时检测1次,后期可调整为 每4小时检测1次,直至浓度稳定达标。
三、散气时间参考
熏蒸剂类型 常规散气时间(自然通风) 强制通风缩短时间
磷化氢(PH₃) 7–15天 5–7天(环流风机)
氯化苦 ≥15天 8–12天
溴甲烷 ≥10天 6–8天
实际散气时间需结合 仓房气密性、粮堆密度、环境温湿度 调整。
四、辅助判断方法
生物监测虫笼
熏蒸前在粮堆内放置装有活体害虫的虫笼(每笼≥30头),散气后开笼检查 害虫死亡率,若≥**表明杀虫效果达标。
感官判断
人员入仓前需通过嗅觉初步判断:
磷化氢无明显刺激性蒜臭味;
溴甲烷无甜味或霉味。
五、仪器校准与操作规范
检测仪器(如磷化氢报警仪、氧气检测仪)需 每季度校准1次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检测操作必须由 持证粮油保管员 执行,并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。
六、残留物清理验证
散气完成后需清除 熏蒸药剂残渣(如磷化铝药袋),并对粮堆表层进行翻动,避免残留气体在粮粒间隙滞留。
总结:判断熏蒸剂散气完成需 同时满足气体浓度达标(磷化氢≤0.2 ppm)、检测点全覆盖、生物监测无存活害虫、仪器数据可靠 等条件。